多措并举构建双城发展新格局,构建“京津冀开放大通道”

天津楼市发布 2022-04-06 17:16:1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并把“双城”写入《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全面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格局和“一带一路”环渤海新开放格局,这是天津打造京津冀高级城市群的重大举措,也是用新发展理念优化完善城市布局的必然选择。

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并把“双城”写入《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全面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格局和“一带一路”环渤海新开放格局,这是天津打造京津冀高级城市群的重大举措,也是用新发展理念优化完善城市布局的必然选择。

“双城”新发展格局既体现了新时代空间规划变革的新要求,又体现了“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就要把城市空间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而是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构建“双城”新发展格局,就是将这些城市发展新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同步推进老城区更新与新城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双城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是明确“津城”“滨城”功能定位,实现双城功能互补。在交通、产业、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为目标,逐步完善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的双城联动机制,打造天津最为重要的两大增长极。提升“津城”重点地区发展能级,将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向重点地区集聚。重点打造津城中央创新区,逐步形成智能科技产业为主导的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家集群;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与城市活力,发挥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作用;保护和改造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等老城区,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优化“滨城”资源布局集聚发展意味着滨海新区在活跃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港城融合上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完善提升滨城城市的载体功能,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科技向善”“科技便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正在让“滨城”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智慧城市的现代化魅力。

城市之间既要加强联系,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城市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让城市形成更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环境,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无论是“津城”,还是“滨城”,要不断推进双城联动、相互促进,打通城市之间脉络,优化发展空间,为吸引高质量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提升城市发展凝聚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构建双城引领、产城融合的城镇空间,塑造规模合理、功能完善的“一市双城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形成“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津沽落地生根。

“双城”新发展格局重在落实国家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津城”“滨城”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城”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把握天津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引擎地位,一方面,强化区域服务与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机构向京津滨廊道集聚,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等建设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载体平台,打造“京津滨创新走廊”,形成京津“智造新干线”;另一方面,积极建设“1+N”天津都市圈,加速京津协同互动,联动唐山、廊坊、沧州等城市,进一步推进通武廊、静沧廊“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若干个跨界示范区,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地位,提升城市发展战略格局。另外,充分发挥国内国外“两个扇面”作用,做强海港空港“双枢纽”,重点发挥天津港服务区域功能,构建“京津冀开放大通道”。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