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复工大戏关键词:有序、松绑、抢人、活下去

天津房产快讯 2020-02-21 09:30:5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新闻来源:和讯名家 从未想到2020开局如此艰难。疫情爆发至今,小编收到的HR通知一轮又一轮,复工时间从1月31日推迟到2月3日,再到2月10日,后来是2月17日,现在终于定下来2月24日起"部分复工"。根据2月19日去办公室开"复工证明"的上海徐汇某企业行政人员描述称,"园区很安静没什么人,办公楼

新闻来源:和讯名家

从未想到2020开局如此艰难。疫情爆发至今,小编收到的HR通知一轮又一轮,复工时间从1月31日推迟到2月3日,再到2月10日,后来是2月17日,现在终于定下来2月24日起"部分复工"。根据2月19日去办公室开"复工证明"的上海徐汇某企业行政人员描述称,"园区很安静没什么人,办公楼里也几乎没人",但高架上的车多起来了,甚至京沪部分地区重现"堵车"盛况。复工潮来了。2月19日,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从"暂停"到"重启",企业复工背后的艰难,不亚于"打怪兽"。

  审核制度松绑近日,一张《泸州市江阳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在网上流传。在这张企业的复工申请表上,密密麻麻盖上了来自环保、应急管理、卫建等多部门及区政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8个鲜红公章。虽然事后澄清所有部门审批都在1天(2月13日)里完成,但仍不免被看作是"层层加码"。

打开APP 阅读较新报道

  18日下午,泸州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就此事发布说明,称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已取消审签备案程序。小编注意到,从审批制到报备制,多地针对企业复工的政策松绑,深圳福田区更提出"先复工后核查"模式,为简化企业复工程序提供便利。

  实际上早在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形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并提出要同时抓"两条线"——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的"抗击疫情前线",和为其提供"武器"和"弹药"的"经济发展前线",政府应创造条件,推动企业有序复工。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也在工作部署里明确指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各地在"应考"过程中,也出现防控先行、经济建设让步的情况,许多时候是客观条件使然。可以复工的,一是涉及疫情防控必需、保障等方面的企业,二是疫情防御措施符合政府要求,两者缺一不可。企业行政部门需要为复工准备的内容很多,比如: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计等防控物资储备,员工身体状况、出行轨迹等数据统计,体温监测、日常消毒等内部管理防控措施安排,以及各种承诺文件……种种材料、层层审核中之下,企业复工难。徐红(化名)是苏州某家制造企业的行政主管,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没闲着。她说,"春节一天过得都不舒坦,甚至比平常工作更累。"自2月3日起,徐红已经着手准备各项复工所需的证明材料,包括企业报送园区、园区上报区政府、区政府上报市政府的文件大大小小近20项,"为了复工,填表填到眼花,签字签到手软,一项都不能少!"

  (徐红所在企业复工审批材料)据媒体报道,2月10日,杭州首批通过复工备案核准的只有542家,而根据通报情况,截至2月8日,全市企业复工申请数就达到了29814家。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得到改善,2月15日,杭州案核准第二批复工企业40898家。2月18日,上海市北高新(600604,股吧)园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小编表示,针对园区企业复工申请的审核人员挺多。"通常上午发的邮件的话,当天就能收到回复,下午或晚上发邮件的话,可能得第二天,但最晚第二天也能收到回复"。据其介绍,只要企业按照要求填写表格,确保外地返沪员工满足隔离14天,且具备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等储备,基本都能通过申请。"但材料不全或者不满足要求,比如没有法人签字,或者有的复工员工只隔离了7天,就会审核不通过。"

  多地"抢人"模式除了复工难,企业还面临着用工荒。由于疫情,一批员工被封在家里,即使回到工作地也需要自我隔离14天,企业招工难、用工紧张。"企业的员工复工率达到50%已经是很高的比例,我觉得大部分企业根本达不到这个比例,中小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用工荒'。"2月12日,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何让员工尽快复工返岗、尽快恢复生产?一场新的城市角力战悄悄打响。"学霸"浙江省在这次"与时间赛跑"的复工"抢人大战"中下了盘先手棋。2月19日下午,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葛平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是省外务工人员的用工大省,有省外务工人员总数1984万,占全省用工的51%左右。"截至2月18日,全省各地通过包车、包机、包专列的方式,有组织地接回了贵州、四川、安徽、云南、河南等省的务工人员,总数已经达到2.18万人。"

  (浙江各主要城市政策汇表)包大巴车去外地接复工人员在全国已"蔚然成风",劳务输出省市也积极配合。广东、山东、河南、福建等省份,均有不少县市组织了包车服务,助力务工人员返岗。贵州、云南、河南等劳务输出省市也在积极组织包车,将当地务工人员送至外地就业。还有包高铁、包机的"硬核"操作。比如杭州定制返程复工人员专列,组织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贵州、成都等部分省市人员返回杭州。2月16日下午5时35分,从四川广元起飞的载有154名返岗员工的航班抵达杭州萧山机场,之后返岗员工们乘坐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政府调配的大巴统一返回嘉善。费用由嘉善县政府承担三分之二、员工所在企业承担三分之一。2月18日,春秋航空执飞的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排名前列复工包机航班从昆明直飞上海,包机是由政府出资,包机定价基本依据此次调机飞行的成本进行核算。除了接回工人之外,多地出台了最直接的优惠政策:给返岗人员现金补贴。比如,广东省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对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扩大生产招用员工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以上重点企业成功介绍员工的给予每人4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2月10日,海南三亚出台复工政策,支持一线建筑工人返工,如在2月返工则该市财政给予项目业主单位每位施工人员补贴1000元,3月份返工的补贴700元。2月9日,上海松江区发布关于全力防控疫情支持G60科创走廊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重点企业人才给予补助。在防控期间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在享受"1+10"人才政策时,企业认定在原基础上提高一档,并优先落实人才公寓、优先保障人才薪酬扶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优先办理上海市户籍。对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区重点扶持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新增1500万元援企抗疫人才薪酬扶持专项基金,新增5000个租房补贴名额,对复工人才给予一次性补贴900元/人。

  企业口罩"缺口"横在企业复工面前的另一个拦路虎是口罩。小编获悉,深圳福田区福田街道对复工企业的防疫物资储备提出明确要求:口罩每人每周12个、75%的酒精、84消毒水、体温计1-2支。河南郑州则要求,根据员工数量和防控要求,企业要购置配备不少于2周使用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南京浦口区也强调,物资储备不少于5日使用量,必须保证每名职工每天至少配发1只防护口罩。徐红所在的企业是苏州工业园区内排名前列批申请复工的企业,于2月10日正式复工。"市政机关早在2月2日就下发复工文件,主管3日就开始动员全体开工,希望不在重灾区的同事能早点步入正常工作,毕竟晚一天开工公司就多一天额外成本支出。" 徐红说,目前全厂生产线已经恢复超6成,运营基本进入正轨。徐红表示,按照苏州工业园区的要求,企业要为每位复工员工每天配备两只口罩,四小时一换,下午五点之前必须下班,园区需要进行整体消毒,不得逗留。"我现在发愁的是,下一批口罩去哪里采购?"她无奈道。

  (浙江某企业的防护物资)在这场全球口罩短缺的战疫,采购口罩全凭个人神通。国内口罩生产线基本都被政府接管,主要支援防疫抗疫一线和重灾区,许多企业为了复工物资,只能靠海外代购,人肉背回。各地经信部门也在积极协调口罩等物资的复工生产。以上海市为例,市经信委排名前列时间成立工作组,召开紧急会议,全面排摸全市医用口罩生产、库存情况,摸清生产企业、库存、产能,安排人手一路协调企业库存及市场投放,一路协调企业复工生产。截至1月26日,已协调落实口罩2504.5万只。全市口罩及辅料等生产企业17家全部提前复工,产能从春节前的40-50万只逐步上升,1月30日预计当天全市产量超过140万只。抓完生产抓投放。2月2日,上海启动了居(村)口罩预约机制,每一户(一个居住地址)每一轮仅限预约购买一次,登记审核通过后,可至指定药店购买5只口罩(一包)。目前上海已启动了2轮口罩预约,每一轮周期10天。2月9日,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联合上海护理佳实业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一次性口罩垫官方购买渠道,以解企业燃眉之急。其他城市也有类似举措。安徽省宁国市经信局在政务平台上表示,为了保障市民对口罩的需求,通过网络方式两次向全市市民投放40000只口罩,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后续将进一步扩宽采购渠道,努力满足市民对一次性口罩的需求。"前期,我局获得了一些口罩采购渠道,并将信息推送给各企业,引导企业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工作。积极鼓励企业通过自身渠道,购置口罩等物资,为提前复工做好准备。"2月18日下午,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则在便民服务中心给防疫物资购买困难的驻地企业免费发放口罩,截至当天下午5点,共为提出申请的153家企业发放了24050个口罩。

  员工的经济账在这场疫情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企业主盼着早开工,毕竟固定成本就在那,也有些线下企业撑不下去了。疫情发生后不久,成立13年的"兄弟连教育"宣布解散,王思聪一晚消费250W的"K歌之王"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也有些企业选择裁员、降薪……员工的危机感来得稍迟一些,毕竟比起薪水,很多人更惜命。网友A:24号上班,在我看来就是个噩耗,明明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为什么要聚集增加风险,想举报!网友B:我不是很能理解一个活动公司何必让大家尽早复工呢?不是不想工作,那为什么不选择线上办公呢?更别拿薪资说事,惜命不惜钱。虽然企业的复工通知下发了,但考虑到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的不安全性,有人申请在家办公,推迟返程;有人开始查询"返程路上/上下班途中感染病毒是否算工伤"?也有人担忧着"封村封道出不去,没有交通工具如何回去工作""返城后小区管控严,不让进""单位复工了,孩子还没开学怎么办"……还有一群人,硬着头皮也心甘情愿去上班。"房贷、车贷要还,孩子今年出生,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要去赚奶粉钱……"一位刚转型互联网的中年男人,向公司申请加入排名前列批复工队伍。小敏是南京某企业的销售员,由于公司迟迟未得到复工批文不能复工,但对她而言,即使复工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拜访客户、开拓资源,刚推出线上销售效果也不明显,收入锐减。小敏表示,"销售人员收入构成是'底薪+提成',提成占比重,现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没有提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真希望早点恢复正常上班秩序。"

  全面复工到时候了吗?似乎从上到下,都期盼着顺利复工。但从大数据、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能不能全面复工,取决于当地医疗系统的较高应战能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系主任王汉生教授认为,疫情防控进入全面总攻阶段,形势依然不容大意。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应该复工?核心标准不是某种"拐点"的出现,也不是"R0",而是应当具备两大必要条件:排名前列、当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防控。即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数持续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第二、该地区沉淀下来的潜在病毒携带者要足够小,小到当地已有的医疗资源可以轻松应对的程度。在王汉生看来,"正在接受医学观察人数"是一个重要指标,一是因为他们携带病毒几率高于普通人,二是该指标的统计口径似乎最稳定,谨慎猜测这个数据质量很好。而根据疫情防控的进展,非湖北地区的"正在接受医学观察人数" 在2月7日左右就已经开始实现负增长,并持续至今,湖北地区最近几日才实现负增长。再针对目标地区的医疗资源,即对较大的接诊量进行判断,通过与"正在接受医学观察人数"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如果较大的接诊量高,那妥妥的可以全面复工。不过王汉生也提醒,不同地区的疫情状况各不相同,不同行业对于疫情在当地的传播作用也各不相同。建议不同地区逐步复工,同一个地区,也分行业逐步复工。逐步复工的同时,紧密监测各项数据指标,尤其是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数和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的病例数目。结语: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而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来说,科学复工,做好防控,活下去才能看到春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